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
    | 
        中医专家简介 | 
   
  
    |    孔教授,现年76岁,出身中医世家,196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。长期从事医-教-研工作,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,擅长全息诊疗。重视现代诊断与传统中医辨治相结合,师古而不泥古,治病不拘成见,据证用药,古方今方兼用,望面诊脉即知病因;辨病因用药,方法新,辨症细,认证确,用药当,自创新法新方疗效卓著,从医近50年,对常见病的治疗药到病除;对各种疑难顽症的救治均有较高建树。孔教授曾先后受聘于多所国内知名医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曾于中山医大...查看详情 | 
   
 
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| 
      | 
  
    
      | 正文  | 
        | 
       当前位置:助康网 >>硬皮病 >>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 | 
        | 
     
   
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来源:硬皮病 关键字:硬皮病的症状-硬皮病的图片-硬皮病的治疗方法 更新时间:2011-3-31 9:14:13 | 
         
      
     
    
 
 
    
      
       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麻黄的功效 
类别:解表药  
拼音:MA HUANG 
拉丁:Herba Ephedrae 
别名:龙沙、狗骨 
药用部位:草质茎 
药材性状:草麻黄:呈细长圆柱形,少分枝,直径1~2mm。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。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,有细纵脊线,触之微有粗糙感。节明显,节间长2~6cm。节上有膜质鳞叶,长3~4mm;裂片2(稀3),锐三角形,先端灰白色,反曲,基部联合成筒状,红棕色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略呈纤维性,周边绿黄色,髓部红棕色,近圆形。气微香,味涩、微苦。中麻黄:多分枝,直径1.5~3mm,有粗糙感.节间长2~6cm,膜质鳞叶长2~3mm,裂片3(稀2),先端锐尖,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。木贼麻黄:较多分枝,直径1~1.5mm,无粗糙感。节间长1.5~3cm,膜质鳞叶长1~2mm,裂片2(稀3),上部为短三角形,灰白色,先端多不反曲,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。 
栽培要点:喜凉爽干燥的气候,耐严寒,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砂质壤土,砂土最为适宜,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;用种子及分株繁殖。 
产地: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 
采收加工: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。晒干。 
地道沿革: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中品。《名医别录》曰:“麻黄生晋地及河东,立秋采茎,阴干令青。”《本草经集注》曰:“今出青州、彭城、荥阳、中牟者为胜。”《唐本草》曰:“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最多。其青徐者今不复用,同州沙苑最多也。”现主产于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等省区。 
性味归经:温;辛、微苦;归肺、膀胱经 
功能主治: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用于风寒感冒,胸闷喘咳,风水浮肿;支气管哮喘。 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2~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抽鼻或调敷。 
禁忌:体虚自汗、盗汗、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。   | 
       
     
     |